会议前言
他们不是临床医生,却穿梭在医院诊室与病房间,为患者衔接 诊疗资源、疏导心理压力;他们扎根社区,帮老人预约体检、教居民管理慢病。 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除了大家熟悉的医生、护士还有医务社工这个新角色慢慢被越来越多人认识。 如何用专业服务化解患者 “看病难” 的焦虑,东城区通过“医务社工+家庭医生”“医护社志愿协同”等协作机制,有效拓展服务半径。 医务社工平时都有哪些工作?什么样的患者需要医务社工的帮助? 《我爱问医生——健康守护在身边》第九季“共治共享,医社同行”为您邀请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赵丹丹、东城区交道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马琳、东城区交道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社工 胡昊楠跟您说说:健康守护在东城。

01 东城区医务社会工作开展如何

东城区社区医务社工试点是在2023年9月,在交道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设立。 目前东城区医务社工工作初步形成了“政府引导、机构主体、社工支撑、多方参与”的工作格局。 东城区委所属医疗机构共21家,截至目前,已有1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务社工服务,涵盖三级医院、二级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种类型单位。 部分单位已设立专职医务社工岗位,其余单位则大多通过兼职、项目派驻、志愿者补充等多种形式逐步构建服务力量。
02 东城区着力打造 “医护社志愿协同”模式,能够对患者及家属提供怎么样的服务?

“医护社志愿协同”是东城基层健康服务的一个核心模式。 它就像一个“健康团队”:医生护士用专业的医疗技术治病救人;医务社工关注患者的心理、社会、生活等全方位需求;而志愿者则是来自社区的爱心力量,用耐心的陪伴和引导,为就医过程增添了许多温暖和便利。 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,所有人,包括患者,都是“健康同路人”,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。 比如在交道口中心,志愿者会拿着特制的“大字版升糖指数表”,在社区里帮我们向居民讲解控糖知识,再衔接上家庭医生团队的慢病管理和专业医务社工的帮助。

东城区医务社工重点帮扶人群包括哪些
重点服务人群包含以下几类: 失能、失智、高龄、重残的老人,医务社工会和家医团队一起提供上门支持和个案管理。 慢病患者,会组织小组活动,教大家怎么吃、怎么动,在慢病管理方面,有“科技赋能”和“全程陪伴”。 失独家庭,可以提供哀伤辅导。对于末期病人,正在探索通过医联体开展居家的安宁疗护服务。 妇幼群体,服务延伸到了“生命全周期”的呵护。
全年累计提供个案服务近1000例,开展小组活动50余场,社区健康宣教超100场,直接服务居民超万人次。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交道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设立医务社工部门,北京市隆福医院初步形成”专职+兼职+志愿者”的服务队伍。